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的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科学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深刻基础,阐明了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发展类型和社会功能。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相对立,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极力歪曲意识形态的本质,鼓吹“非意识形态化”理论,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例如,美国学者丹·贝尔认为,“意识形态的时代已经结束”,法兰克福学派主张,“虚假性”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本质。近年来,这种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论在国内得到蔓延,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此为借口,把意识形态同科学真理绝对对立起来,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否认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在实践中造成很大的危害。
2.意识形态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即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形式。意识形态构成上层建筑的观念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出发,来说明意识形态的产生及本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相联系的。作为观念的东西,意识形态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由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一本质决定了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是超阶级的。
3.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其来源和内容都同一定阶级和所有制形式相联系。“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29页〉意识形态总是一定阶级基于自己特定的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以理论形态表现的对现存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一定态度的观念的总和。意识形态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与此相联系的阶级关系。不仅政治法律思想等意识形式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而且离经济基础较远的哲学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代表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其次,意识形态依据其反映的经济关系和统治阶级利益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类型。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奴隶主意识形态,反映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封建主意识形态,以及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私有制社会中先后占统治地位的几种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它们都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和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反映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它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确立其统治地位。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再次,意识形态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是一定阶级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维护或改变某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功能,使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人们具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功能;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等。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革命的进步的阶级往往利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来影响人们,推动社会的发展。反动的保守的阶级则往往利用落后的意识形态来腐蚀人们,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意识形态和落后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是阶级对立和斗争的表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4.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存在着科学的意识形态与非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对立。非科学的意识形态是指歪曲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剥削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或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往往以歪曲的形式来反映自身的利益,在观念中颠倒了现实社会的本质关系,这就使意识形态中产生了虚假成份或“虚假意识”。例如,资产阶级宣扬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关系的歪曲。在分析这种非科学的意识形态时,“应该把各个党派的言辞和幻想同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实际利益区别开来,把它们对自己的看法同它们的真实本质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29页〉非科学的意识形态尽管具有虚假性,但它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仍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非科学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不能否认科学的意识形态的真理性的存在。科学的意识形态是指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历史上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促进了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真理性。但从总体上说,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不是真正科学的意识形态。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逐渐由进步的思想和口号变成欺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束缚其革命积极性的思想工具。无产阶级在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革命中必然要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科学的,而不是虚幻颠倒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它不仅要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根据本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提出社会理想和要求,而且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不仅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而且正确反映了历史发展规律,它必然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现了阶级性和真理性的高度的自觉的统一。简单地把意识形态的本质归结为“虚假性”,视意识形态为一种与科学完全对立的“政治偏见”,是极为荒谬的。
5.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功能和科学功能是有机统一的。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它以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的社会理想。它不仅总结和概括了以往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成果,而且为人们进一步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意识形态“终结”论企图通过把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从而否定意识形态存在的必要性,特别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在理论上是反动的、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6.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仍旧存在。在我国,私有制社会中形成的旧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消除,而且现实社会中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滋生私有观念和剥削阶级意识的土壤和条件。国际上,仍然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阴谋。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激烈争夺的阵地。在我国现阶段,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斗争,是当代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思想体系的对立斗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和集中表现。鼓吹意识形态“淡化”论,主张取消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只能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丧失无产阶级的思想阵地。必须重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防止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的得逞。